自主招生存在误区,你中招了吗

0

每年高一高二的家长来咨询自主招生的时候,经常会提出疑问,有没有必要花那么多钱去参加自主招生?

相信这也是许多正在观望“自主招生”的家长们所共同存在的误区。今天我们把这些问题整理出来仔细讲讲。

常见的几大误区

1.误区:通过率太低,机会小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通过率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不是说,你参加了自主招生,就一定能加分,毕竟每年高校自主招生人数约占试点高校招生总数的5%,只少不多。

2018年自主招生报名人数破80万大关,共有83.7万考生报名参加自主招生,较2017年增幅达35.4%!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数字,这“独木桥”是越来越挤了。参加自主招生究竟有什么用处

2.误区:自己也能搞定

经常有家长,咨询着,咨询着,觉得自主招生就那么一回事,自己可以搞定,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第一、自己能否有足够的时间去搜集信息,同时保证信息准确。

第二、孩子自己的笔面试能力是否足够应对高校的要求。(自主招生面试内容

3.误区:“三无考生”不可以参加自招

当然可以!只要有专业的规划师协助,成绩达到一本线,自主招生就有成功的机会,根据目标不同,结果也会有出入。

三无考生,即无奖项,无特长,成绩一般。从多年的自主招生报考指导经验看来,过硬的奖项和突出的特长并不是决定考生能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唯一因素。其实,每年我们经手的案例,就有很多考生,没有高校招生章程中规定的奖项,没有特别突出的特长,没有突出的学习成绩的“三无学生”都能通过初审,且最终拿到加分。

从考生定位的角度来说,“三无”的定位往往更加准确,因为这类学生由于没有奖项和特长,成绩不够突出,择校优势不够多。一般情况下,主要依据考生的几次大考成绩的排名,来做定位。最终,选择报名的学校相对比较合理,不“虚高”。反而更有可能会拿到自主招生资格,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拿到自主招生加分。

其实,“三无”只是家长和考生自己认为的“三无”,任何一个学生都有闪光之处。考生要配合机构专业的心理测评技术,发掘自身的潜质和平时注意不到的一些特长优势,量身定做自主招生申请材料,合理的目标院校定位,以及专业的高三全年升学规划。成功,并不遥远。

4.误区:可以到了高三再开始准备

每年三月份,各大高校会陆续发布自主招生简章,应届考生也随之进入紧张的自主招生报考阶段。然而,每年的三四月份,都会有高三的家长来咨询老师“现在报名自主招生还来得及吗?”对于这类家长,老师深深地感到惋惜,忍不住想问一句“裸分进名校那么难,自主招生这么好的一条路,为什么就不能早点把握呢?早干嘛去了?”

这类家长大多是高一、高二未接触过自主招生,或是接触过但觉得“还早、还不急”,到了高三才想到要报考自主招生,往往把自己和孩子都搞得非常忙乱。其实自招要经过初审、复试、报志愿等,提前准备资料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流程,所以有自招意向的应该在高一或高二时就提前准备,这样到高三才能游刃有余,留出充足的时间备战高考。

Comments are closed.